【連網】去年10月,當得知連徐客專要從家門口經過,家住海州區洪門街道新莊村道北巷的不少居民興奮不已。這里房屋老舊,屬于上世紀80年代的建筑,基礎配套設施跟不上,一到下雨天,這里唯一出口的涵洞就被積水淹沒,出行十分不便,當地居民苦不堪言。現在老房子就要被征收,他們都期盼著早日搬新居。
按照“陽光征收、關注民生、依法保障”的指導原則,根據區委部署,洪門街道成立專項指揮部,由街道主要領導牽頭,從街道、村社區抽調精干人員,邀請當地有威望的老黨員、退休老干部出山并且聘請社會上專業的動遷公司,集結三方力量,成立了一支戰斗力十足的攻堅隊伍。
“我們曾粗略算過,平均每家要上門10次,最多的一家我們征收工作人員去了20多次。”新莊村老村長張華周介紹。讓他印象頗為深刻的,是被征收戶老陳,由于老陳的房屋有相當一部分屬于違建,按照政策,違建的補償標準遠遠低于合法房屋,老陳對此意見很大,一直不配合,最后甚至玩起了“失蹤”,對征收人員避而不見。張華周面對這種困境沒有退縮,通過多方打聽,得知老陳在徐州,張華周立即起身趕往徐州軟磨硬泡、苦口婆心地做起老陳思想工作,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老陳對政策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征收工作也取得了極大的進展。
“要離開老房子時,家家都有想法。”洪門街道征遷辦主任謝林對搬遷之難深有體會。“以心交心、設身處地地考慮群眾難,切實為群眾提供人性化服務。”遵循這一原則,征收人員轉變作風。由于許多被征收戶白天也要上班,征收人員只能晚上或者休息日入戶做工作,晚上加班、休息日加班已成為常態,他們一家一戶地跑,耐心細致地談,堅持把門檻跑爛、把政策講透,在這一過程中,也上演著一幕幕令人動容的場景———有的被征收戶上了年紀,腿腳不便,為了方便他們辦理相關手續,工作人員常常提著十幾斤重的復印機挨家挨戶上門服務;了解到被征收戶劉奶奶生病住院,工作人員多次帶著慰問品到醫院看望,最終劉奶奶被工作人員的誠心所打動,在病房里就簽了征收協議。
在他們的努力下,目前,連徐客專洪門段累計完成簽約51戶,簽約率達79.1%,簽約面積1.3萬平方米;26戶居民已領取補償款,9戶房屋已拆除,簽約率排名全區首位。如今,“同心同德、善做善成、爭創一流”的洪門精神仍在征收一線繼續,他們緊扣時間節點、爭分奪秒推進,創造著領跑海州區的“洪門速度”。(莊婷婷 邵沛源 張超 李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