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m6qy2"><sup id="m6qy2"></sup></ul>
  • <ul id="m6qy2"><sup id="m6qy2"></sup></ul>
    
    
    <fieldset id="m6qy2"><menu id="m6qy2"></menu></fieldset>
    <strike id="m6qy2"></strike>
  • <fieldset id="m6qy2"></fieldset>
  • logo

    深讀 | 高校人才與企業需求的雙向奔赴


    (□陳兵 張鵬 慈衛超 劉書閣 孫芃芃)隨著我市加速發展成為極具潛力的“沿海產業高地”,全市積極搶抓多重國家戰略疊加優勢,持續推進“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以港興市”主戰略,形成以石化、鋼鐵、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等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在此過程中,徐圩新區、市開發區等園區重點產業鏈企業快馬加鞭、奮勇前行,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我市高校主動伸出“橄欖枝”,通過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為園區企業輸送復合型人才,推進產學研用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合力化解人才引進中的難題,不斷夯實產業發展的人才基石。


    校企合作培養復合型人才


    20歲的王嘯昊現在虹港石化新材料項目部實習。老家山西平遙的他是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環境監測與控制專業的應屆畢業生。王嘯昊剛到公司第一印象就是兩個字“標準”,不論是公司的日常工作、規章制度,還是從上到下各員工的工作態度,讓他這個“小白”眼前一亮。“公司與部門對安全相當重視,會花大量的時間來培訓安全知識,讓我感到來對了地方。我要努力工作,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王嘯昊說。


    如今的港城,擁有中國(江蘇)自貿區連云港片區、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連云港高新區、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等國家級功能載體以及9個省級開發區,建成綜合跨境電商綜試區、綜保區等平臺。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中華藥港”加快建設,核電、風電、太陽能產業國內領先,四大藥企(恒瑞醫藥、正大天晴、豪森藥業、康緣藥業)、中復神鷹等企業創新力行業領先,不僅吸引眾多優秀人才關注,也促使本地高校頻頻伸出“橄欖枝”。


    近年來,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圍繞省“產業強鏈”行動計劃、市“十四五”產業發展規劃,建設材料化工、生物醫藥等專業群,全面對接石化產業基地鏈主企業、骨干企業,連續多年開辦“免學費、精對接、包就業”的“虹港石化班”“中化揚農班”“衛星現代學徒制班”“豐益產業學院”。該校材料與化工學院(醫藥工程學院)負責人范思思告訴筆者,產教融合的不懈探索與成功實踐帶來了顯著的人才培養成效,近五年校企聯合培養應用化工、石油化工、機電一體化、材料工程、生物制藥、藥品質量與安全等專業學生2000余名,畢業生平均就業率95.65%,為企業輸送了5000余名行業急需的緊缺“畢業生學徒”,已成為盛虹石化、衛星化學、中化集團(揚農集團、圣奧化學、瑞恒新材料)、豐益集團、新海石化等企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江蘇海洋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也與徐圩新區開展了產學研合作,其中,與連云港石化有限公司合作技術開發項目,共同申報并獲批“江蘇省產教融合品牌專業”,共建江蘇海洋大學應急管理學院。在人才培養與輸送方面,2022年該院有3名本科生簽約連云港石化,多名本科生簽約盛虹石化集團,與斯爾邦石化有限公司也有技術開發項目。江蘇海洋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院長張東恩表示,下一步,將加大與盛虹石化、連云港石化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包括建立本科生實習基地、共建研究生工作站、聘請產業教授等。


    徐圩新區黨群工作部(人社局)干部人才處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徐圩新區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全力優化人才培養環境,提升人才培育效能,多方發力、多措并舉積極推進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夯實產業發展的人才基石。“未來三到五年,隨著新項目的陸續建成投產,綜合考慮人才流動等因素,新區重點企業人才需求量仍將保持3000人左右,其中對碩士及以上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將逐步增加。”


    市開發區也持續深化“政校企”合作,以高校訪企拓崗促就業工作為著力點,推進產教協同,升級“翰森藥學院”“康緣班”人才培養模式,支持高等、高職院校與生產型、技能培訓類企業合作,定向培育具有鮮明行業、企業特色的緊缺技能人才,構建“一院一產一企一品牌”產教融合發展新格局。今年上半年,與內蒙古、湖北、山東三地,以及省內南京、常州兩地14所高校深度合作交流,在內蒙古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等7所重點高校(高職)建立高校人才聯絡站。此外,依托中華藥港,開展“賦能人力益企同行”市開發區人力資源管理沙龍,進一步提高全區人力資源系統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


    “好的平臺是人才茁壯成長的‘土壤’,市開發區為我們企業牽線搭橋,僅上半年我們參與區里組織的人才招引活動就有30余場次,招引近千名人才,真正幫企業實現了與人才的雙向奔赴。”康緣藥業人力資源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園區企業覓才“各顯神通”


    端午節前,衛星化學人力資源部的王爽驅車前往連云港中專,給該校訂單班的學生發端午節禮品。王爽表示,企業發展需要大量技術工人,為更好地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對企業的供給支撐,發揮學校人才優勢,進一步推動校企深度融合,衛星化學連云港石化有限公司與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連云港中等專業學校、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經友好協商,達成共建連云港石化產業學院的共識。在此基礎上,公司也與沈陽化工大學、江蘇海洋大學、浙江大學、常州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本科院校建立了緊密的校企合作關系。


    “2021年至2023年,連云港石化公司通過合作院校共引進畢業生580余人,人員保有率在75%以上。”王爽說。連云港石化產業學院是由校企雙方共同探索的一個全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培養面向石化企業的創新型、復合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其中,每年年初針對次年6月畢業的學生(學徒)進行下一批次定向班學員的選拔工作,針對進入定向班的學員,在校學習期間享受乙方的節假日福利,并參與“學徒制”班獎學金的評獎,畢業后簽訂勞動合同,學生(學徒)可享受一次性安家補助3000元。


    “生物醫藥產教融合集成中心”是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與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萬泰醫藥材料有限公司、江蘇綠源工程設計研究有限公司、連云港智清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共建的集實訓教學、技能培訓、項目研發、科研成果轉化等功能于一體的實踐平臺。自2018年組建以來,面向生物醫藥主導產業和區域發展需求,依托江蘇省高水平專業群“藥品生產技術”,以平臺思維創新產教融合模式,推動產學研資源流動,打造復合型人才培養高地。


    截至2023年6月,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食品藥品大類專業在校學生866人,畢業生平均就業率95.65%,超過40%畢業生留在連云港就業,每年向社會輸送2500余名技術技能人才,支撐產業向技術密集型轉型,為企業輸送大批行業急需的緊缺“學徒工匠”,已成為正大天晴、恒瑞醫藥、萬泰醫藥等平臺企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其中,成立“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正大天晴產業學院”,依托“產業學院”組建產教聯合體,共同培養人才,共建“天晴訂單班”聯合招生,打造為產學研用技術提供新生力量的創新高地。


    江蘇海洋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院長張東恩表示,學院一直致力于培養高素質專業應用型人才,積極推動校企合作,拓展學生實踐教學渠道。目前,學院與徐圩新區多家企業展開技術研發、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合作項目,雙方在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基礎上,加強產學研合作,實現了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有效對接。“近年來,學院與相關企業簽訂橫向合作項目20余個,合同金額近千萬元,培訓企業人才200余名。今后,學院將繼續深化與徐圩新區企業的合作,共同推進高水平人才培養和科研創新,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為呼應“一帶一路”區域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目標,市開發區將人才工作嵌入自貿戰略,創新整合區內優質資源和要素,打造接軌國際的人才發展全新載體——連云港自貿藍智灣,秉持“以產業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讓人才當主角”的發展理念,不斷提升人才服務的速度、溫度、厚度。


    互伸“橄欖枝”還需更多實效


    徐圩新區黨群工作部(人社局)干部人才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2022年底,徐圩新區重點企業(石化及區屬國企)在崗人才約2.2萬人,其中非連云港戶籍占比近70%,人才總體呈現年輕化、外地化的特點。當前,對于園區企業來說,產業工人培養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定制化培訓難度高,員工年輕工作經驗較少,專業知識、技能及管理能力亟待提升;課程體系建設不足,項目開發建設期面臨生產開工壓力,企業內訓師團隊建設及課程體系建設未有效開展;培訓運營機制不足,未有效借助線上學習平臺打造各項培訓牽引機制,員工主動自發學習的積極性尚未被激發;新區目前缺少第三方培訓機構開展特種作業等取證業務,部分工種需要企業組織員工前往外地取證,培訓成本高。


    市開發區人社部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當前人才引進方面存在市場供給主要集中在新成長勞動力等問題,一線崗位緊缺有經驗的技能人才,同時企業產線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整體用工需求增速漸緩。另外,醫藥企業高端人才還是比較緊缺的,這個和城市整體的服務配套、企業的薪資待遇都有很大關系。


    江蘇核電公司人力資源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急需112名核電機組調試人員,要求大專以上理工科專業,薪資4000至9000元不等。受3年疫情影響,今年以來,企業就業崗位供給偏緊,市場需求與就業者專業技能不匹配、就業者心理預期與現實錯位等現象進一步凸顯。“今年在市人社部門的協助下,通過春風行動、校園招聘等活動,半年只招到20人,仍有90人的缺口。主要原因,一是轄區的化工專業畢業生偏少;二是赴外校招的學生攀比心理較為嚴重,薪資待遇不滿意,不愿意來連就業。”


    對于如何化解當前人才引進存在的問題,徐圩新區黨群工作部(人社局)干部人才處相關負責人建議,在徐圩新區設立安全環保技能取證考試分中心,解決企業取證難、成本高問題;在職稱評審權限下放、市級人才公寓分配、榮譽稱號表彰等方面向新區傾斜;本地或本省高校在專業設置上多考慮石油化工類專業,解決化工人才招引難的問題。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

    相關新聞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毛片| 精品精品国产理论在线观看| 日韩中文字幕一在线|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网站| 韩国精品一区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男小说 |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出轨| 国产精品一二三区| 精品国产一二三产品价格| 99re在线视频精品| 色老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完整版| 欧洲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线二线三线区别在哪欧美|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公牛电影院 | 亚洲精品影院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清高在天天线|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久影院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小说| 亚洲日韩一页精品发布| 奇米影视7777久久精品人人爽|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 国产精品主播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花钱看| 亚洲一区无码精品色|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V福利 |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日韩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水牛影视| 久草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免费10| 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亚洲嫩草影院久久精品| 3d动漫精品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L|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大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