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m6qy2"><sup id="m6qy2"></sup></ul>
  • <ul id="m6qy2"><sup id="m6qy2"></sup></ul>
    
    
    <fieldset id="m6qy2"><menu id="m6qy2"></menu></fieldset>
    <strike id="m6qy2"></strike>
  • <fieldset id="m6qy2"></fieldset>
  • logo

    “一田雙收”喜與憂

    稻漁綜合種養模式正成為我市稻田綜合效益提升轉型的“新寵”,并在促進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和漁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市農業農村局統計數據顯示:僅稻蝦共作這一塊,全市養殖總面積13.55萬畝。總體稻漁綜合種養面積已位居全省第4位,近兩年增幅超過600%;種養模式經歷了從單一的稻蝦共作到以稻蝦共作為主,稻魚、稻蟹、稻鰍等多種模式齊頭并進的發展過程,實現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穩糧增收、糧漁雙贏”的良好效益。

    當前,農業成本不斷攀升,國際市場不確定性因素增加,糧食生產持續高位運行。我市稻漁綜合種養如何上檔次、成規模?這種被稱為稻田生金的種養模式,效益如何更佳?日前,筆者走進海州、東海、灌南等地實地調查,探尋這些地方在稻漁綜合種養方面如何優結構、提效益。

    一田雙收

    發展勢頭能否更強勁

    “五一”前夕,小龍蝦季正式開啟。走進位于東海縣黃川鎮的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只見3000多畝示范區被劃分為約50個標準化種養單元,每個單元以4至6米寬的回型溝包圍稻田,在這些單元里,正在養殖小龍蝦。“再有十幾天,第一批新蝦就可以收獲了。”總經理李前方介紹,示范區一年可產出27萬公斤小龍蝦,加上水稻的收入,一年毛利潤在1600萬元左右。

    而這片土地,在2018年以前,還分散在新聯村、前灣村農戶手中,大家實行傳統的稻麥輪作,耕地畝效益長年不足1000元。稻蝦共作,給廣大農戶示范了“種田也能生金”的新路徑。

    窺一斑而知全豹。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輻射帶動周邊養殖戶210余戶,這樣的發展勢頭只是我市稻漁綜合種養的一個縮影。

    目前,我市稻漁綜合種養面積位居全省第4位,近兩年增幅超過600%。先后獲批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1個,省級稻漁綜合種養示范縣2個,省級稻漁農業特色小鎮1個。

    ?從近幾年的發展情況來看,稻漁綜合種養的效益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水稻畝產穩定在500公斤左右,二是水產品畝效益不低于3000元,遠高于傳統水稻種植。同時,規模化發展還帶來了大量新型就業崗位,以東海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為例,該示范區直接創造了100余個就業崗位,從業村民年收入增加遠超50%。

      數據最具說服力。雖然我市稻漁綜合種養發展勢頭強勁,但從目前的發展速度來看,要追上前方的兄弟城市尚需努力。例如周邊城市淮安,僅盱眙縣,稻漁綜合種養面積近3年來就增加了30萬畝。

    稻豐魚肥

    華麗轉身能否行穩致遠

    隨著種養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市稻漁綜合種養產業鏈進一步拉長,由幾年前的純種養基地向稻谷加工、冷鏈物流、餐飲消費等全產業鏈發展。

    眼下,雖然離小麥收割還有1個多月時間,但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已經在籌備建設一個一體化智慧農業服務中心。中心主要配備以風干為主的化驗、檢測機構,建設8個稻谷儲存倉,每個倉儲500噸,儲存量可達4000噸。

    “風干不等于烘干,風干的大米口感更純香,出米率也更高,成本降低了,也更環保。”李前方說。這個服務中心是與江蘇省農科院合作的,一期投資800萬元,是打響稻蝦米品牌不可缺少的加工環節。

    一個好的產業不僅可以帶動農民增收致富,還能有力拉動消費升級、助力經濟發展。時下,在我市,吃龍蝦成為一種新時尚,各類龍蝦餐飲店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而且生意紅火。

    對于龍蝦的選擇,灌南廚師孫信多介紹,他們一般會選擇養殖的龍蝦,因為個大肉肥、口感更鮮美。“野生的龍蝦現在肉并不多,而且水質往往沒有養殖的龍蝦來得更好,所以養殖的龍蝦一般更受歡迎。”他說。

    灌南縣是省級稻田綜合種養試點縣,也是我市稻蝦共作大縣。三口鎮、湯溝鎮、孟興莊鎮、新集鎮、李集鎮等地有著大量的龍蝦養殖塘口。據悉,本地養殖的龍蝦,最早的一批于3月上旬放苗,預計到“五一”節前后開始正式起捕。

    我市稻漁綜合種養漸入佳境,產業正朝著“接二連三”的業態疊加,并有力推進全市農業產業鏈整合和價值鏈提升,引領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創新發展。

    一個好產業、好項目,必須久久為功。采訪中,一些養殖戶也反映,當前制約稻漁綜合種養發展的主要因素為農業基礎設施陳舊老化、缺乏資金、建設用地指標緊、精深加工產業鏈不完善、種業體系不夠健全、科技支撐不夠有力、農村人才短缺等。為此,養殖戶希望政府相關部門針對以上問題,出臺具體措施加以解決。

    借梯登高

    金字招牌能否越叫越響

    “板浦水質好,好水出好蝦。我們通過規范養殖,小龍蝦品質上乘,深受市場歡迎。”日前,海州區板浦鎮浦東村稻蝦共作養殖戶田恒松介紹,小龍蝦產業已成為海州區水產主導產業之一。近年來,海州在新壩、板浦、浦南等地,都發展了以藕田套養、稻蝦共養為主的養殖模式,龍蝦、水稻等兩不誤、兩豐收。

    “今年利潤40萬元應該沒問題。”田恒松信心滿滿地說,但他也表示,目前稻蝦共作的利潤主要來源于小龍蝦,生產的水稻雖然是綠色產品,但是因為沒有打出品牌,所以價格去年也并沒有賣起來。

    “稻漁綜合種養發展是一項創新之舉,也是一項惠民之策。但是在品牌打造方面,確實還有待加強。”市海洋與漁業發展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說,無論個體還是整體,我市稻漁綜合種養品牌的知名度都不高,品牌效應也不明顯。

    如何縮小差距,叫響品牌是當務之急。為此,我市農業部門積極牽線搭橋,引導各縣區集合種養企業和種養戶形成產業聯盟,品牌化運作,形成合力,打造推出具有特色的稻田水產品牌和稻米品牌,逐步完善產供銷體系,以發展比較成熟的稻蝦共作為基礎,創立適合我市稻漁綜合種養全產業鏈發展的新模式,強化源頭治理、過程管控和質量追溯,提升稻漁綜合種養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推進電子商務,拓展產品營銷網絡,擴大稻漁綜合種養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當然,也有技術人員發出同質化競爭的擔憂。主推的發展模式和種養品種單一,從長遠看,不利于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發展和我市農民增收。為此,我市加大在科研方面的投入,爭取率先制定出臺科學合理的技術標準和管理、建設規范,力爭在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和技術的改良上走在前列,從科研和技術角度引領產業發展的方向。(□ 王文 安健 李源)


    總值班: 陳剛 曹銀生     編輯: 宋添翼     

    來源: 連云港發布

    相關新聞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男包| 亚洲精品狼友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动漫人成3d在线| 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日韩经典|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人成精品香港三级在| 999久久久免费精品播放| 精品亚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秒播| 日韩福利视频精品专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 | 亚洲精品日韩专区silk|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麻豆 | 国产精品自在拍在线拍| 91精品视品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日韩欧精品无码视频无删节| 久久99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首页 | 欧美精品VIDEOSEX性欧美| 久久乐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国产福利视精品永久免费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3d动漫| 欧美日韩色另类综合|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国产国产人精品视频69|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一区| 中文字幕日韩国产| 日韩综合在线观看|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一线| 国产精品福利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日韩一级免费视频| 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色哟哟国产精品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