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下稱《條例》)對于江蘇自貿試驗區未來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任務。面對這些新任務,連云港如何做好必答題呢?
■ 高質量增長任務
在本次《條例》中,明確提出了鼓勵外資投向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充分發揮外資對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帶動作用。這其實是為三大片區外資高質量增長提出現實要求。
數據顯示,2020年,自貿試驗區連云港片區建立“新政28條”“1+8”產業發展等政策體系,形成創新實踐案例57項,5項案例全國首創,國家、省改革試點任務實施率達95%。全年新設立企業5580家,實際使用外資1.7億美元,實現稅收收入7.2億元,完成進出口總額120.6億元,其中出口28.9億元。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看到連云港在對外開放中短板還不少,全市利用外資簽訂合同數多年保持兩位數,有些縣區長期保持個位數。合同利用外資額、實際利用外資資金額雖然巨大,但是各縣區不均衡,縣域經濟的支撐作用不明顯。外企數量少,服務業比重低。以自貿試驗區連云港片區開發區區塊為例,新批準成立的三資企業數量少,生產型企業更是以個位數計算。這表明我市自貿試驗區承載對外開放任務非常艱巨,必須要用更加突破的方法,破解外資不強的難題。
市委黨校經濟教研室主任盧山認為,此次《條例》對未來自貿試驗區產業類別和集聚特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貿試驗區連云港片區要在先進制造業領域引進先進技術、高端人才和高技術、高成長、高附加值企業,加快優勢產業集聚。加快發展現代物流、研發設計、科技服務、法律服務、知識產權服務、信息技術服務、金融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發展總部經濟,鼓勵企業在自貿試驗區設立全球總部、地區總部以及研發、銷售、物流、結算中心等功能性機構。在當前新一輪開放機遇下,連云港同蘇州、南京相比,對外開放優勢并不明顯,如果還不利用自貿試驗區建設機遇,連云港將再次錯失發展機遇。為此,連云港應迎難而上,主動做強開放新平臺,搶抓開放新機遇。
■ 推動貿易轉型升級
《條例》明確提出自貿試驗區應當建立與國際國內貿易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監管模式,優化貿易監管和許可要求,實行高標準的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便利化自由化,推動貿易轉型升級。那么,對于連云港而言,該如何發展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呢?專家認為,我市應該在數字化貿易上下功夫。
根據數據顯示:疫情以來,我市網絡銷售等新零售新業態貿易形勢喜人,在保障商品流通、保障人民生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各縣區圍繞特色產業優勢,已基本形成了東海水晶、鮮切花,灌云情趣內衣,贛榆海產品、紫菜,灌南食用菌、農機配件,海州蔬果采摘觀光等具有地區特色的電商產業分布格局。全市實現了國家級電商示范縣全覆蓋,獲批國家級數字商務企業1家,新增電商入庫企業158家,網絡零售額增長三成。更為重要的是連云港獲批建設國家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城市和綜合試驗區,服務平臺、體驗中心投入使用,海外倉加快布局。“我們現在已經形成很好的跨境電商交易平臺。”市開發區一家跨境電商企業負責人表示,“所有貨品采購自韓國免稅店,有質量保障。運營以來,我們獲得非常好的效果,每月銷量非常不錯。”
省社科院專家認為,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實行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我國將在自貿試驗區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擴大優質服務進口。這就意味著自貿試驗區內的數字貿易化不僅僅是電商銷售,還包括生物醫藥研發服務、數字服務、文化服務等服務貿易新領域。特別是一些專業化、國際化的醫療、運輸等服務機構在自貿試驗區開展業務。目前在這個方面,我市已經努力了,港城第一家國際醫院已經落戶市開發區區塊,未來港城人將在這里享受來自全球的醫療服務。
與此同時,業內人士提醒,我市需充分發揮紫光大數據中心作用,推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與貿易有機融合,培育擴大保稅展示交易、期貨保稅交割、融資租賃、汽車平行進口等新型貿易。并推動對研發科研類企業進口的研發用樣品采取信用監管放行新模式,對產品實施風險分類監管,探索優化特殊物品檢驗檢疫流程,從而讓服務貿易更加有特色、有港城特點。
■ 搭建開放平臺
機構分析師表示,作為開放平臺,自貿試驗區需要承載高端外資研發機構引進力度,吸引海外知名大學、研發機構、跨國公司在自貿試驗區設立全球性或者區域性研發中心、技術轉移中心等,鼓勵跨國公司與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合作在自貿試驗區建立研發中心或者實驗室,促進國際先進技術成果轉移轉化。目前,蘇州已經吸引了一批國外高校落地,南京的跨國高校和研發機構也落地,目前連云港應該借助花果山科學走廊,加快在這個方面突破。
市科技局外國專家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市在外國人才來連就業方面的很多桎梏都已突破。出臺《關于支持中國(江蘇)自貿試驗區連云港片區引進外國人才的若干政策》,推進自貿試驗區對外開放合作,成為全省自貿試驗區條款最多、時間最短、門檻最低的外國專家人才引進政策;該創新做法被納入自貿試驗區連云港片區創新實踐案例匯編。今年,我市還將在這個方面積極研究,讓更多外國專家來連。
盧山表示,未來我市應支持自貿試驗區構建完善全球產業創新網絡,建設協同創新中心、海外創新機構等,探索建設國別合作創新園區。建立完善服務于產業轉型升級的科學技術轉移、產權交易、成果轉化、工業設計、知識產權、檢測認證等公共服務平臺。支持重點產業領域科技要素交易中心和產業合作平臺建設。應鼓勵企業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與競爭,加強研發設計、營銷服務、品牌經營,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讓連云港制造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周瑩)
總值班: 王夫成 曹銀生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