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周瑩 王雅萱 文/圖
2月20日,一批重點項目在港城各大園區開工建設。這些項目就像一個個新的種子將帶動園區走向新的春天。在新項目快速落地的時候,港城園區也面臨騰籠換鳥的困局。專家表示,2008年開始,港城園區就醞釀轉型升級,因為復雜的經濟形勢,這樣的轉型步伐推進還不快,以創新驅動為代表的創新經濟實力還不強,僵尸項目出清的步伐還比較慢。隨著連云港發展條件越來越好,新的投資也會紛至沓來,連云港各個園區必須要通過科學高質量的招商引資加快園區騰籠換鳥的步伐。
規劃不足引發招商“困局”
近日,筆者走訪了港城多個工業園區發現,一些圍了圍墻的園區土地上并沒有長出“項目”,而是長出了雜草。有的圍墻內,僅有一兩個簡易廠房,有的圍墻內僅有一個傳達室。“圖上無地,地上無項目”的尷尬讓我市工業園區畝產效益同蘇南等經濟發達城市相比總是有點欠缺。
在高質發展的新要求下,一方面港城土地、能源、環境容量等要素資源比過去更加緊張,另一方面一些體現連云港經濟發展的指標與全省平均水平還有差距。閑置在園區內的土地讓筆者感到港城園區經濟必須加快招商引資步伐,加速園區騰籠換鳥速度,讓新項目成為園區新支撐,從而增加園區的經濟效益。然而在采訪中,招商人員坦言,連云港招商引資難度要比經濟發達地區難很多。
為何這么難?2018年,筆者在南通經濟開發區采訪時,該區招商部門負責人給筆者介紹了外商對招商引資進行“比稿”的過程。首先,幾個園區會提出自己承接這個項目的優勢。一般來說,在這個過程中,一些產業集群集聚度比較好的園區會被留下來。其次,客商會派相關的專業人士對園區進行考察,核實相關的比較優勢,并考察相關的園區基礎設施情況,這其中包括水電氣等基礎設施、相關的上下游產業鏈企業、土地以及環保等情況。一般來說,一些產業配套設施強,上下游關聯企業多的園區會被留下來。最后,客商會根據園區的人才、政府效能、交通、科技支持能力等方面綜合考察園區,從而確定最終入選者。
根據這樣的“比稿”,筆者發現港城招商引資難背后的規劃之困。專家坦言,連云港工業園區建設的層次不同,基礎設施條件不同,建設標準不同,但總體上連云港園區開發路徑是邊建設邊開發,缺乏全局思維。而蘇州工業園等相關園區則先對園區進行規劃,并確定每一塊土地使用類別,從而進行精準化的招商引資。因為規劃得當,園區產業集聚程度比較高,上下游產業鏈勾連緊密,新項目落戶后可以快速掛鏈運營。因為產業鏈整體競爭力強勁,相關企業落戶后可以方便地集聚人才和創新資源,從而加速相關企業創新步伐,發展速度也比一般園區快。
在這樣的背景下,業內人士呼吁港城各大園區加快園區規劃制度性建設步伐,盡快摸清園區土地家底,加快園中園建設步伐。通過建設特色園的模式,加快相關產業集聚和企業集群建設,從而推動港城招商引資的新格局。
新舊動能轉換的寂寞期
招商引資被認為是園區經濟轉型的核心,然而新項目進入有時候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容易。特別是一些新技術項目從落戶、建設、達產需要一系列的條件。而市場、研發進度也會影響相關項目的投資。那么,園區如何從紛繁新技術中優選出適合自己發展的領域呢?
今年年初,浙江出臺的《浙江省經濟開發區“畝均效益”領跑行動計劃》也許是一個新路徑。在這個計劃中,浙江開發區評價指標體系將由畝均稅收、畝均增加值、全員勞動生產率、單位能耗增加值、單位排放增加值和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之比等6項指標構成。并要求到2022年,全省開發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畝均增加值和全員勞動生產率率先分別達到每畝30萬元、每畝140萬元和每人每年30萬元。
專家坦言,在招商引資中設立畝均效益是一個相對科學的評價指標。但在具體的推進過程中,還是要改變招商模式,將政府招商改為市場化招商,將政府官員招商改為招商專員招商,按照招商引資的效益考核區域招商引資的成果。
在采訪中,有些招商人員也表示,實體經濟可以用畝均效益考核,而對于新經濟相關的項目,則需要制定新的考核制度。因為以互聯網經濟、平臺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基本上就是在辦公樓工作,難以用畝均效益來衡量,而是更多考察勞動力的產生效益,特別是一些處于培育期的新產業項目。
當前,園區正處于快速轉型期,如何科學制定園區招商引資政策直接關系著園區騰籠換鳥的效果。在這個方面,相關的園區要按照產業執行相關招商引資政策,走差異化的考核指標。不過在具體實施中,對于一些“產業圈地”項目要保持警惕,并強化對相關產業的研究,避免出現新的“圖上無地、地上無項目”的尷尬。
深化園區招商協同機制
當前,我市園區招商引資考核中,依舊是各招各商。“一個項目來了,可能若干家產業園區盯著這一個項目,這家給200畝地,那個就可以給到500畝,這個可以說十萬元一畝地,那個可以五萬元,甚至不僅是地,項目落戶之后還會給一些扶持政策。這樣的招商引資很尷尬。”不僅如此,這樣招商引資很容易出現同城招商的尷尬。業內人士表示,這種尷尬出現最大的危害就是城市的招商引資氛圍好像很繁榮,但總盤子沒有擴大。時間一長,這種同城招商就會造成企業分散、產業同質化和產業鏈割裂。
要想破解這個問題,關鍵是要打造特色園區,并建立全市招商引資一盤棋思維。一些重特大項目或者對區域產業帶動力比較強的項目要從市級層面統籌協調,盡可能落戶專業園區,提高園區和園區、部門和部門之間招商引資的相互聯動和統籌。
專家建議,我市招商引資要建立統籌協調機制,將招商引資關切點逐漸從包括自然資源、基礎設施在內的硬環境建設,過渡到日益依賴軟環境建設。這種軟環境主要體現在法律政策、行政效率、服務理念、文化氛圍上。其次,要加速形成供需“上下游”的產業鏈條產業,吸引投資謀求共同發展。再次,要建立科技型企業孵化器,就是通過引進尚未成形的科技企業進行孵化,成長后反哺當地的投資發展,是新時期招商引資的重要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