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燦 龐玉玲)在全市關工委系統中,只要提到灌云縣“五老”胡文余,大家都會為他豎起大拇指,稱贊他二十八年如一日無私奉獻的精神,被他關愛教育下一代的事跡感動。
1996年6月胡文余從灌云縣供銷合作總社退休后,毅然走上了關心下一代的道路,擔負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歷史使命,而這一堅持就是28年。如今已經88歲的胡文余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室,通過舉辦各類活動,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幫扶有需要的困境兒童。
最開始,他的工作主要是面向青少年、面向大眾的思想宣傳。1996年胡文余擔任灌云縣供銷合作總社關工委常務副主任,他把單位一度閑置的宣傳欄改為關心下一代知識墻報,定期出刊。2005年,胡文余將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的48幅圖片做成流動版面,并寫了上千字的解說詞,在單位、學校、臨街路邊展出,吸引了眾多學生觀看,達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每年初,他都認真選編黨史學習教育資料免費贈送給學校、機關、企業、農村、社區,作為思政教育材料,并多次前往學校、社區進行宣講,28年間從不間斷。據統計,28年來,胡文余自費選編黨史學習教育宣傳材料2萬多份,撰寫青少年教育講稿86篇60多萬字,刊出各類宣傳欄200多期,舉辦專題展覽30期。“有人也勸過我,這么大年紀,整天東奔西忙,花錢費力,圖什么?但是我覺得能在晚年為黨做點工作,報答黨的培養之恩,這是我一輩子的福分。”胡文余說。
在多年的關心下一代工作中,胡文余發現留守兒童更需要關愛和教育。從2007年開始,他以“步步高留守兒童之家”為依托,在全縣率先建立繁榮社區校外教育輔導站,并兼任站長,這一當就是17年。17年間,他積極向上爭取資金或自掏腰包購置設備,不斷完善教學軟硬件設施,如今的校外教育輔導站擁有300平方米,站內輔導室、活動室、圖書室、辦公室一應俱全。這個社區校外教育輔導站不僅成為青少年節假日活動好場所,而且成為留守兒童學習、生活的“安樂窩”。
有了活動陣地,自然少不了常態化開展活動。自校外教育輔導站建立后,胡文余每年確定1至2個教育主題,每周安排一次讀書活動,每月進行一次學習輔導,組織社會實踐活動。據統計,校外教育輔導站每年的活動多達70多場次,年均受教育人達3000人次以上。今年的9月18日,胡文余組織校外輔導站的孩子們走訪年已百歲的抗戰老兵徐文清,聆聽革命故事,感受英雄事跡,接受生動又深刻的傳統教育。
2023年,胡文余因為優異的工作成績與堅守的初心,獲省“最美五老”稱號。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為關愛下一代事業奉獻28年的胡文余,正如絢麗的夕照晚霞,用那依舊燦爛的余暉,照亮祖國下一代,托起孩子們的未來。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