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春梅)天空飄著小雨,選手們穿好雨衣、雨靴,按順序進入指定田塊,或俯身察看水稻苗的莖稈、根系生長情況,或拿出卷尺測株距、數莖蘗、查病蟲,爭分奪秒記錄在冊。
“他們看得很仔細,水稻苗蘗數都是一個個在數,目前田塊正處于拔節期,希望農技專家們能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后續田管措施,幫助穩產增收。”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處處長胡曙鋆說,比賽遇到了下雨天,給大家帶來更多的挑戰。
為加強農技推廣體系服務能力建設,培養壯大農技推廣隊伍,切實提高農技人員的業務技能,8月8日,我市舉辦首屆“春泉”杯連云港“農技大比武”———水稻田間看苗診斷技能大賽,40多名“莊稼醫生”齊聚一堂,進行技能大比武,為水稻豐收保駕護航。
在東辛農場水稻種植基地,參賽選手們冒著小雨、腳踩泥土,從水稻株高、葉色、葉齡、分蘗狀態、根系狀態、病蟲草害發生等情況,全方位、多角度地對水稻苗情進行觀察,30分鐘內完成記錄,整個過程緊張而有序。
東??h年年豐家庭種植農場農場主劉守銀,是東??h種糧大戶,這位六旬老人為了更好地種地,59歲時“啃”下大專文憑,示范種植水稻品種60多種,水稻畝產1400多斤?!斑@個‘比武’既是一個展示和交流的平臺,更是一次學習的大好機會?!弊鳛榉N糧大戶代表被邀請來參加比賽,他非常重視,也很開心。
因為天空飄著小雨,劉守銀不想記錄的數字被雨水淋濕,每次都是迅速記下數據,又快速塞回口袋里。
隨后,比賽轉戰室內,選手們要在規定的40分鐘時間內完成理論知識答題,整理分析田間采集的數據,診斷水稻長勢,提出科學合理的、有針對性的田間管理措施。
“參賽選手大都是我市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農技人員,也有一些種糧大戶代表。開展水稻苗情技能競賽,主要目的是提升基層人員業務水平和技能,培育一批能夠下得了田、看得出問題、開得出處方的優質技術人員。”
市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徐德利介紹,農技推廣是技術服務型工作,只有不斷提高農技推廣隊伍的整體能力,才能為加快形成現代農業新質生產力做好支撐。通過“農技大比武”這樣的綜合性競賽,營造了“學技術、比技能、賽水平”的濃厚氛圍,為實現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奠定了堅實基礎。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