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9月7日上午,今年57歲的孫永祥在妻子的陪同下來到晚報,他步伐輕快,思維清晰,讓人很難相信他是一名一個月前突發腦梗剛剛痊愈的患者。他此行的目的只有一個:致謝。
“我要通過晚報向市立東方醫院神經內科的醫生孔令勝感恩,要不是他一再勸我、挽留我,我現在已經全癱了,前后就差一兩個小時啊!真那樣,我們家就完了……真幸虧遇到他了!”孫永祥感慨地說。
他隨即向記著講述了一個月前的那一段充滿糾結、猶豫、起伏、驚險的經歷。
晴天霹靂:一個普通的工作日 他突然癱倒在地
孫永祥是連云區人。7月17日11時,正在上班的他突然頭暈便提前回家休息。可回到家還沒來得及坐下,他便癱倒在地,再也不能動彈了。
“我當時右半邊身體完全沒有知覺,連話也說不清了。”孫永祥說,“家人發現后立即撥打了120,很快我被送到了市立東方醫院。”
因為病情危急,醫院立刻給孫永祥開通了綠色通道,他被推進急診CT室進行檢查,很快他被確診為急性腦梗,需進行靜脈溶栓治療,但此時家人們卻猶豫了,他們向醫生提出了一個要求:“我們想轉院。”
醫生堅持:“黃金期”只剩2小時,不能浪費!
孫永祥的妻子張玉美對記者講述了想轉院的幾個原因:“當時我們有幾個考慮。首先,老孫的身體一直很好,經常運動健身,當時我們誰都不相信他會腦梗;第二,溶栓藥一針要七八千元,不是個小數目;第三,醫生說溶栓后還有腦出血的風險,我們很擔心。所以我們當時非常猶豫,覺得他的病也許還有轉機,要是轉院再檢查一下,結論可能就不一樣了。”
孫永祥在海州工作的女兒女婿后來也趕到了醫院,一家人還給熟悉的醫生朋友打了電話征求意見,最后告訴接診的市立東方醫院的神經內科醫生孔令勝:“我們不同意進行溶栓治療,我們要轉院。”
孔令勝一聽立刻表示反對:“他這個情況不能轉院,絕對不能!”
“為什么?”孫永祥的家人問。
孔令勝耐心地告訴他們:“靜脈溶栓的最佳治療時間是在患者發病后的4小時內,錯過時間,患者就會癱瘓。孫永祥送到醫院時距離發病已經過了2個小時,現在只剩下不到2個小時,若他此時轉院,路上還要耗費時間,即使送到了其他醫院,時間根本來不及,癱瘓的風險太大了!他以后的生活怎么辦?你們一家的日子又怎么過?”
見孫永祥的家人還在猶豫,孔令勝知道他們擔心出血的風險,又說:“靜脈溶栓確實有2%左右的出血風險,不過只要由專科醫生規范操作,根據我們的經驗,出血幾率是非常低的,不用擔心。”
可張玉美和孩子們還是很擔心,一直游移不定,不停地在醫院里打電話,遲遲沒有下定最后的決心。
孔令勝著急起來,他知道多拖延一分鐘,孫永祥的危險就加重一分,他和張玉美他們反復溝通,堅持讓孫永祥做溶栓治療。此時,病房里還有60多位患者等著孔令勝,他不時地奔波在病房里忙碌,過一會兒就抽空過來勸張玉美他們一番,半個多小時又過去了。
還有1個小時,家屬再猶豫下去,后果不堪設想,孔令勝繼續勸說著,他堅決反對孫永祥轉院,他不想讓患者和家屬面對最遺憾的結果。
此時的孫永祥雖然躺在病床上,但病房里發生的事他清清楚楚,看著孔令勝醫生一趟一趟地過來勸說,他深深地感動了,孔令勝最后說的一句話徹底打消了他所有的恐懼:“我父母都當過兵,從小就教我說話做事要負責任,今天我一定會對患者盡力的。”
后來孫永祥告訴記者:“就是這句話打動了我,因為我也當過兵,沖著這一點,我信孔醫生。”他不顧家人的反對,決定做溶栓治療。
奇跡出現:一小時后患者病情緩解 兩周后出院
家人見孫永祥如此堅持,終于同意了孔令勝的治療方案。此時,距離孫永祥發病已過去了3個小時,救援“黃金期”只剩下不到1小時,果然如孔令勝預料的那樣,孫永祥的病情突然再次加重,他立即為他實施急診靜脈溶栓治療。
令孫永祥和家屬驚喜的是,溶栓治療的效果立竿見影。“一個小時后,我的右手能動了,第二天能說話了。”孫永祥激動地說,“24小時復查頭顱CT也沒有出血!”
然而7月18日16時40分,孫永祥再次出現言語不清、右側肢體無力等癥狀,醫生檢查后考慮內囊預警綜合征,肢體癱瘓的可能性非常大。后經科室討論,醫生與患者及家屬反復溝通,立即給予其雙聯抗血小板聚集聯合靜脈阿加曲班抗凝治療,同時提高腦灌注治療,終于把孫永祥從癱瘓的陰影里拉了出來。
一周后,孫永祥已能自如行動,肢體功能基本恢復正常,7月31日康復出院。重獲健康的他及家人對孔令勝無比感激。8月11日,孫永祥和妻子張玉美專程將一面錦旗送到了市立東方醫院,感謝醫生的及時救治。
“如果不是孔令勝醫生堅持讓我留下來治療,我肯定癱了,不但自己受罪,還連累家人,家就完了。”孫永祥說,“所以我深深地感謝孔令勝醫生,他不僅救了我的性命,讓我免受癱瘓之苦,還救了我們全家,他是我們一家的大恩人。”
孔令勝醫生:不想讓任何一位患者留下遺憾
記者找到孔令勝醫生時,他仍掩飾不住喜悅之情,語氣里有著滿滿的成就感:“又救回一條生命,我真的很開心。不讓任何一位患者留下遺憾,就是醫生這個職業存在的意義!”
但隨即他臉上又染上了淡淡的憂慮:“溶栓可以大大降低急性腦梗死的致死、致殘率,不僅能救命,還能減少中風后遺癥的風險,保證日后的生活質量。遺憾的是,我國急性腦梗死患者目前的溶栓率不足4%。”
他說,耽誤溶栓往往有幾個原因:一是患者的僥幸心理,認為發病后休息一下就會好,可當癥狀無好轉再去醫院,“治療黃金期”已經錯過了,再先進的治療手段也無濟于事。其次,患者和家屬對溶栓治療不了解,家屬意見不統一,也會錯失治療時機,導致患者癱瘓,這是最讓醫生們惋惜的事。
“這個成功的救治案例得益于家屬的信任、理解和積極配合,所以疾病的成功治療是醫患雙方的勝利,這才是最讓人興奮的事。”孔令勝說。(記者 祝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