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18歲的王強身著白色T恤,高高瘦瘦,有些靦腆,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畢業于灌南高級中學的他,今年以352分的優異成績,被安徽建筑大學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錄取。看著因病痛折磨而瘦成皮包骨頭的母親,因照顧母親而無法外出打工的父親,看著用瘦弱的肩膀挑起養家重任的姐姐,王強不想把寫有6127.8元的大一新生交費表拿給家人看。即便如此,王強依然積極、樂觀,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眼前的困難。如果你愿意幫助這位內向卻懂事的男孩,請和蒼梧晚報助學熱線13851291243聯系。
母親因病瘦成“皮包骨”
22歲的姐姐邊養家邊自學
王強家位于灌南縣新安鎮宋集村。這是一處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屋里擺設簡單。其中一間屋子房頂上憑空壘加了一層磚房,從遠處看去,有些岌岌可危。見我們的到來,他攙扶著母親周淑霞,顫顫巍巍地走出了院子——因為飽受風濕、類風濕疾病以及各類并發癥的困擾,周淑霞的體重只有70多斤,面色蠟黃,手臂細如木桿,算得上“皮包骨”。再仔細看她的雙手雙腳,五指蜷曲得厲害,讓人心疼。
“歡迎歡迎。”見我們到來,周淑霞禮貌地招手,卻仿佛用盡了全身的力氣。除了類風濕等疾病,她還患有糖尿病、冠心病等——孱弱的病體,導致她根本無法站立行走,徹底失去了勞動能力,甚至隨時都會有生命危險,用她的話說:“可能睡著覺就能走了。”
因為妻子的情況,丈夫王成軍也只能以照顧她為先,得空才能在家附近打些零工,賺取糊口的收入??墒沁@“靠天吃飯”的零工又怎么好找——受疫情影響,上半年,他基本就沒掙到什么錢,這意味著家里隨時都可能斷炊。而妻子高額的醫藥費、孩子上學的學雜費等,讓這個50歲的黑瘦漢子承受了太大壓力,總皺著眉頭,性格也變得木訥少言。
好在他們的女兒,王強的姐姐王潔很懂事。這個年僅22歲、長相文靜的姑娘,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重擔——目前她正在灌南縣三口鎮中心衛生院從事護理工作。剛剛下夜班的她,正在臥室補覺,見我們來訪,便走出來聊起家里情況。
作為鎮衛生院的臨時工,她每月的工資僅有2500元左右。這筆錢,是家里主要的經濟來源。每月發工資時,孝順的姐姐會把所有工資交給父親來統籌安排。
值得一提的是,王潔上了四年中專,有專升本的機會,但因為學費高,便放棄了??伤]有斷了求學的理想,在衛生院工作期間,她一邊掙錢一邊學習。去年9月份,參加了成人高考,考上了揚州某校護理專業的成人本科。“一個學期是2500元學費,要上足五年。我現在是邊工作邊掙學費,還要補貼家用。雖然壓力挺大,但我也愿意堅持。”王潔說。
未來想當一名工程師
讓全家人過上好日子
王強跟父親一樣,聽著母親跟姐姐講述,只呆呆地坐在她們跟前,一言不發,有些靦腆,眼神中是不可捉摸的迷茫,讓人看不出考上大學的喜悅。好在,他從小就知家庭冷暖,學會了自立自強,更重要的是,知道了學習的重要性。
走進二樓的過道,在滿眼堆疊的雜物間,很明顯可以看到一個自制的鐵皮書櫥被釘在墻角,表面已經蒙上一層薄薄的灰塵,但書櫥里卻塞滿了各種教科書、工具書等。這些書有的已經卷邊,有的泛黃,還有的已經破破爛爛,這個書櫥陪伴了他整個學生時代。
王強告訴記者,“我喜歡讀書,成績在班里一直處于中游。這次高考,有那么點超常發揮,比我預想的要好一些。”
實際上,上學期間,王強的刻苦大家有目共睹。他一直憧憬著未來成為一名工程師,能夠多掙錢給爹媽和姐姐,讓母親的疾病得到更好的治療,讓他們一家盡快過上好日子。所以,他一直緊抓不懈,不斷攀登。高考結束后,他最想報考的專業是土木工程和通信工程專業,可陰差陽錯,卻被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錄取。即便如此,他也沒有放棄,“大一時候有轉專業考試,我要向我喜歡的專業沖擊;同時勤工儉學,自己賺生活費。”
正聊著,已近中午,該給媽媽打胰島素了。王潔是護理專業出身,媽媽每日的護理工作,均由她來操作。只見她熟練地拿起針管,輸入胰島素,輕輕按住母親的胳膊,緩緩扎了進去。王強站在一旁,目不轉睛地看著。此時,母親臉上泛起笑容,這微笑里夾雜著內疚和酸澀。而王強則仍是面無表情,眼中卻露出一絲淚光。
在等錄取通知書期間,王強不想閑著,他本想著趁暑期在飯店打打工,貼補貼補家里,籌集些學費,畢竟6127.8元的學雜費,對于他們一家而言,實在無法承擔。可疫情過后,進飯店打工需要健康證,王強沒法辦理,只好作罷。“我長大了,不能總是依靠父母和姐姐,我也要努力尋找機會,湊齊自己的學費。”王強喃喃說道。
市一院白玉蘭志愿者
承擔仲萍萍所缺1萬元學費
昨天,本報報道了贛榆學子仲萍萍的故事。今年,畢業于贛榆高級中學的仲萍萍,以381分的好成績考取了徐州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面對新生報名需要的近1萬元學費,她和母親一籌莫展。
在報紙上看到仲萍萍的故事后,昨天一早,市一院婦聯主席、副院長張海林聯系上本報。“這個孩子的學費,我們一院婦聯白玉蘭志愿者來承擔吧!”
張海林告訴記者,在得知仲萍萍的故事后,立即組織一院婦聯行動起來,向全院白玉蘭志愿者們發出倡議書,倡議大家伸出援助之手,愛心助學,慷慨解囊,幫助她籌齊學費,讓她能順利邁入徐州醫科大學校園。同時,由于市一院是徐州醫科大學的附屬醫院,后續仲萍萍在實習崗位等方面,一院也將繼續幫扶。
記者在倡議書上看到這樣一句話,“知識改變命運。畢業后學子們繼續積極參與愛心助學公益活動,成就他人。這是一個美好的良性循環……”
同樣帶來美好循環的,還有家住蒼梧小區的愛心人士張奶奶。今年81歲的張奶奶,是本報的忠實讀者。從去年夏天看到本報助學公益行后,就開始關注港城貧困學子,并盡己所能捐出一份愛心。“最近晚報上有兩個女孩子的故事引起了我的關注。”昨天,當記者來到張奶奶家時,她戴上老花鏡,拿起了摘抄的小本子,“一個是獨立聰慧的陸雨潔,讓我印象深刻;還有就是劉妍,我在報道中看到她說自己和去年我幫助的劉盾是同學,感到特別親切。”
昨天,張奶奶委托本報助學公益行,為陸雨潔和劉妍分別送去600元。“我這還有一件參加活動發的沖鋒衣,嶄新的,下次走訪時,也麻煩幫我送給合適的孩子。”張奶奶說,“期待他們在大學里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人生夢想。”
無獨有偶,在看到了劉妍的報道后,市委駐東海幫扶工作隊以及東海太平洋保險,分別為劉妍送去了3000元。即將去南京郵電大學報到的劉妍,生活費也有著落了。
“福嘟嘟”杯蒼梧晚報第八季助學公益行正在進行中。如果你是今年的高考考生,考取本二及以上學校,是低保戶或者建檔立卡戶,還在為學費發愁,請盡快聯系我們。愛心人士可以通過蒼梧晚報以及連網(www.17gme.com)連云港發布等渠道了解活動信息。同時,可以搜索13851291243加微信進入本報助學公益行微信群,也可以加入本報助學公益行的專屬QQ群15781722(加微信或進QQ群請注明“助學”字樣)。(記 者 楊銳冰 張晨晨/文 牟進勇/圖 通訊員 孫 蓀 朱影雁 莊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