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近日,一則“保潔員喝打掃后的便池水”的短視頻引起廣泛關注。視頻中,山東一公司的保潔員羅某從便池中舀起一杯水,當著眾人面一飲而盡,隨后說道:“喝水不是目的,是希望公司的各個崗位把工作做到極致。”然而此舉卻是在標榜自己的路途中走向了反常,在追求極致的道路上走向了極端,喝了便池水,反倒讓企業文化變了味,這樣的“極致”,大可不必。
追求極致,不僅需要有發揮能量和創造價值的努力,也需要把握正確的方向以及對力度恰如其分的衡量,顯然,保潔員空有一腔熱血,卻走錯了方向、走過了頭。該公司表示,羅某是公司的“標桿員工”,她的所作所為是為了表明打掃過的便池水達到了直飲標準。對于直飲水,國家有明確的衛生規范,包含感官性狀、化學、微生物等眾多指標,公司在便池水上做文章,首先要確保清潔用具的衛生標準,其次需要考慮陶瓷潔具表面坑洞、空隙、褶皺等處藏納著難以計數的細菌,當然更難的是處理好便池下彎彎繞繞的管道……“達到標準”的言語、喝便池水的行為,背后不是公司的不計成本,而是保潔員魯莽的勇氣。
廁所是用來方便的,保持正常衛生即可,在便池中“取一瓢飲”既沒有必要,也沒有意義,表面上是“把事情做到極致”,實質上暗含著一種畸形的企業文化。當保潔員喝下便池水后,在廁所內觀看“表演”的一群人不約而同地鼓起了掌,沒有人制止,也沒有人反駁,面對如此反常理的行為,陣陣掌聲更像是一種對員工個人尊嚴的侮辱、對企業畸形文化的默認。“喝馬桶水”的故事起源于日本,這種行為與其說是員工的認真,倒不如說是公司對員工的“忠誠度測試”,現如今竟然在國內上演,毫無疑問地說明了一個問題———“企業壞,員工蠢”。
“標桿員工”是企業文化和價值追求的重要體現,做好標桿員工,首先要有審慎思考的能力,弘揚企業文化,首先要尊重員工的個人尊嚴。無論是員工,還是企業,切莫再被沖昏了頭腦,可別再喝便池水這杯“毒雞湯”了。(李慧 潘斯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