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浙江視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時作出重要指示: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不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
“因地制宜、精準施策”,點明了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需要把握的準則,唯有如此,才能讓中國鄉村保持千姿百態,百花齊放,滿園春色。
中華文明悠久而綿延不斷,中華民族對鄉土深情依戀,而承載這種文明和依戀的,就是千姿百態、萬種風韻的鄉村。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山下孤煙遠村,天邊獨樹高原”“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我們可以欣賞大漠孤煙,又可留戀小橋、流水、人家;幼時“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老了,則“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千百年的詩句描不盡鄉容村貌,訴不盡家戀鄉愁。
正因有如此厚重的歷史,當中央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全社會高度認同,各地熱情高漲,但必須認識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長期的歷史性任務,將伴隨著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因此,鄉村振興,必須注意做好頂層設計,注重規劃先行、突出重點、分類實施、典型引路。
現實來看,一些地方在建設美麗鄉村過程中,出現了“形象工程”、片面追求“政績工程”,呈現“千村一面”的情況。一些地方在整治建設過程中存在建大亭子、大牌坊、大公園、大廣場等“形象工程”,偏離村莊整治重點;一些地方照搬城市模式,脫離鄉村實際;有的甚至存在破壞鄉村風貌和自然生態等突出問題……
因此,在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實際工作中,要防止層層加碼,更不能“一陣風”、“一刀切”。既要有只爭朝夕的精神,又要有科學求實的作風;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扎實推進、從容建設、久久為功。
城鎮化和美麗鄉村可以相互依存,只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可以讓城里人更向往,讓鄉村成為都市人的心靈家園。(陳達)